一次性内窥镜,国产已有单品销售破亿!
2024 年,内窥镜市场一边是销量腰斩,冰寒入骨;另一边却是营收大涨,热火朝天。
国信证券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24 上半年,内窥镜设备中标金额约 45 亿,同比下降 50%,销量几近腰斩。
与此不同的是,一次性内窥镜市场却呈现出火热的状态。根据动脉网调研,幸福工厂、普生医疗、瑞派医疗等企业均已实现一次性内窥镜产品单品销售破亿。
幸福工厂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朋友圈中表示:"五年来,依靠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及全体友商的不懈努力,幸福工场实现了自身单品销售 1 个亿的小目标。"
不止是幸福工厂,瑞派医疗也有单品销售破亿。其中,瑞派医疗的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和一次性膀胱镜均于 2024 年实现超预期增长,其一次性内窥镜产品总销量同比增长超 80%。截至目前,瑞派医疗的一次性内窥镜产品已在国内入院超 2000 家。
除了上述企业,其他一次性内窥镜企业也在 2024 年实现营收暴增。例如,新光维医疗一次性内窥镜的销售额较 2023 年同比增长 119%;阿酷育自 2024 年 4 月与豪洛捷公司开展合作以来,其一次性宫腔镜已在美国销售超 1 万条;华芯医疗 2024 年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 50%;2024 年前三季度,南微医学一次性内窥镜业务仅在欧美市场就实现 4000 万元营收 ……
在这个行业整体遭遇挑战的时期,一次性内窥镜是如何实现逆势增长的?其将如何改写行业格局?在一次性内窥镜市场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谁能一骑绝尘、摘得桂冠?
一次性内窥镜企业,各显神通抢市场
国内一次性内窥镜市场正快速发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中国一次性使用内镜市场规模已从 2016 年的 1120 万元增至 2020 年的 3680 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4.6%;预计到 2025 年将增至 14.2 亿元人民币,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为 107.6%。
面对高速增长的一次性内窥镜市场,相关企业各显神通,打响了市场争夺战。
除了参加学术会议、行业展会,举办品牌系列活动、技术培训班,发表临床证据等常规举措外,各一次性内窥镜企业在 2024 年还有奇招。
其中,南微医学、华芯医疗等一次性内窥镜企业选择加强渠道建设,加大客户开拓力度。
例如,南微医学于 2024 年 9 月发布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 3672 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 2.89 亿)购买 CME 公司 51% 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南微医学将收获 CME 公司的销售渠道与产品,完善国际化网络布局,提升在欧洲地区的产品销售能力。
资料显示,CME 公司是医疗器械产品销售公司,其经销产品包括消化、泌尿、呼吸、一次性内镜等领域医疗器械产品,销售规模为 3000 万 -3500 万欧元,采购规模约 1500 万欧元。其中,CME 公司 2023 年内镜下耗材和一次性内镜等产品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近 70%。
销售渠道方面,CME 公司的主要业务集中在西欧地区,覆盖英国、西班牙、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法国是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区域,之后是英国、比利时、西班牙、德国。在这销售收入排名前五的国家中,CEM 公司覆盖了近 5000 家医疗机构客户,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和诊所。
不止是 CME 公司,南微医学还收购了两家渠道公司,分别位于葡萄牙和瑞士。该渠道将成为其拓展欧洲业务的新抓手。
南微医学表示:"欧洲市场相对分散,竞争激烈。由于欧盟 MDR 注册法规的严格监管,很多小厂家受到影响,渠道合并趋势明显。公司将顺应趋势,通过并购优质渠道标的,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和覆盖面。"
另外,南微医学还设立了欧洲区域总部,代表公司总部行使区域管理职能,统筹管理欧洲区域业务拓展、市场规划、沟通协调、区域服务等事项。
华芯医疗也在加强渠道建设,并加大力度开拓市场。2024 年,华芯医疗在全球范围内新签约 6 家大客户,新开拓 51 家经销商、新增入院超 213 家,并新开辟 CDMO 业务。
根据华芯医疗年度报告:2024 年,其销售、管理、研发等各项费用均呈现大幅下降趋势,现金流状况向好。产能稳步爬升,工艺持续改善,全年产品发货量实现新突破,综合毛利率倍增。严格"降库存"措施,回归正常物料滚动,存货周转率同比上升 76%。
渠道之外,瑞派医疗、新光维医疗、南微医学、普生医疗等企业选择多元化布局产品。一方面,品类齐全既形成了协同效应和互补态势,也增加了产线调整腾挪空间,较单品生产企业而言更有利于抵御行业和政策变化风险;另一方面,全套产品也便于医疗机构采购,增加公司市场竞争力。
具体来看,瑞派医疗最初仅有一款产品,但目前,其已打造了完善的产品矩阵,涵盖一次性输尿管软镜、一次性膀胱镜、一次性宫腔镜、一次性胆道镜、一次性胃肠镜等多种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瑞派医疗自主研发了高阶医学影像算法,使其新一代主机呈现超清画质影像,并将智能辅助诊疗技术应用于一次性内窥镜领域,帮助医生提高病灶检出率,提升工作效率。瑞派医疗还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洞察,迭代推出了一次性高清膀胱硬镜和一次性高清膀胱软镜。
再如,新光维医疗针对泌尿外科推出了全套解决方案,包含一次性输尿管软镜、活检钳、取石网篮等配套耗材。临床医生可借助该解决方案直接完成肾结石取石术等手术。
南微医学、普生医疗等企业也在加强多元化产品布局,如南微医学推出一次性内科胆道镜后,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推出一次性外科胆道镜;普生医疗 2024 年共有 5 款产品取证上市。
不止如此,国内企业还根据市场需求持续创新、迭代一次性内窥镜产品。例如,英诺伟医疗旗下最新一代一次性输尿管软镜于 2025 年 1 月获批上市。该款内窥镜是其第四代产品,不仅融合了前几代产品的优势,还实现了重大突破与创新。较上一代产品,该款一次性输尿管软镜的外径更纤细,仅有 7.5Fr,可减少术中损伤,加速术中恢复;工作通道达 1.17mm,适配多种手术器械,搭配 10/12Fr 可弯负压鞘可形成黄金镜鞘比,提升手术效率。
福建智德也在 1 月 4 日宣布,其一次性支气管镜获批上市。据悉,该产品先端头采用微型 CMOS 摄像头和双 LED 光源设计,拥有 120 度视野,3-100mm 景深,手术视野清晰;其前端头龙骨上下弯曲 180 度,弯曲能力强,使插入部分能进入更多的支气管。
目前,还有创新企业在探索尝试将一次性内窥镜的清晰度提升到 4K 水准。若这一技术成形,一次性内窥镜有望切入更多应用场景,进入更多科室。
2024 年,一次性内窥镜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突破,还在海外市场取得不俗成绩。
例如,2024 年前三季度,南微医学一次性内窥镜业务在欧美市场营收 4000 万元;阿酷育的一次性宫腔镜在美国销售超 1 万条;瑞派医疗在美国市场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并在东南亚和中东市场稳步上升。
其中,瑞派医疗通过参加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年会、美国泌尿外科协会年会、美国消化疾病周、德国 MEDICA、亚洲泌尿外科协会大会等全球性会议,提升品牌影响力,加深与全球临床专家的合作;并通过支持全球各地的学术与行业活动宣传推广产品。
截至目前,瑞派医疗的一次性内窥镜产品已销往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南美、非洲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了超 2600 家医院。
南微医学则是通过加大销售渠道投入、推出新产品的方式扩张海外市场。销售渠道方面,南微医学持续增加优质销售人员,并加强对各个市场临床医生的教育和培训。
南微医学表示:"为了应对全球格局的不确定性,我们不仅加快了泰国工厂建设,还加大了对欧洲、日本和澳洲市场的投入。预计 2025 年公司国际销售的占比将超过国内市场。"
泌尿外科、呼吸科、妇科之后,下一个是谁?
一次性内窥镜在国内外实现突破,既有产品迭代、学术推广的原因,也有产品价值、临床需求的因素,且不同的一次性内窥镜产品,增长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医用内窥镜在不同科室的临床应用
以泌尿外科常用的一次性输尿管镜为例,一次性内窥镜较可重复使用内镜最明显的优势是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而这十分契合泌尿外科的避免感染需求。
同时,瑞派医疗、幸福工厂等企业推出的一次性输尿管镜较传统内窥镜具有手术诊疗时间短、整体手术费用更低等优势,且一次性输尿管镜的操作性、应用场景等均可媲美、替代传统输尿管软镜。
基于此,国内一次性内窥镜企业率先在泌尿外科实现突破,2023 年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达到约 15 万根,并在 2024 年继续高速增长。业内人士预计:"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国内市场规模 2025 年将突破 4 亿元。"
在一次性输尿管镜的示范下,一次性宫腔镜、一次性膀胱镜、一次性支气管镜、一次性关节镜、一次性消化内镜等产品陆续切入市场,并在多个临床场景上发展迅速。
例如,在妇科,康基医疗、济远医疗、阿酷育等企业推出了比传统可重复使用宫腔镜更纤细的一次性宫腔镜。使用此类一次性宫腔镜时,医生不需要扩张器和宫颈钳等增加患者不适感的工具,也无需麻醉,就可无痛无创地完成检查和治疗操作。也因此,患者无需住院,休息一定时间即可离院。
与传统宫腔镜相比,一次性宫腔镜的操作更简便,不需复杂的预处理和手术步骤,手术时间更短,安全性及舒适度更高,特别适合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未生育女性以及麻醉药物过敏者。与麻醉下无痛传统宫腔镜相比,一次性内窥镜的总体费用也更低。在产品优势及企业推广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采购应用一次性宫腔镜。
在呼吸科,一次性支气管镜不仅可替代传统支气管镜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由于其便捷、易用等优势,可用于部分特殊的应用场景,如呼吸学科、重症学科、传染病学科、麻醉学科和急诊室。
与传统支气管镜不同,一次性支气管镜便于携带、易于获取,在紧急情况下可立即使用,使用后不需再处理,降低了清洁和存储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一次性内窥镜产品不同,一次性支气管镜的应用历史更长,临床对其的认可程度也更高。2009 年,一次性支气管镜就开始应用于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新冠疫情期间,一次性支气管镜由于可降低感染风险,被美国、西班牙、阿根廷等国家的学会推荐使用。我国许多专家也因为采用一次性支气管镜对相关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而对该产品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另外,相关部门曾发布《医疗资源准备工作方案》,明确 ICU 设备配置标准,要求每 10 张床位需配备 6 台一次性支气管镜。受益于该政策,华芯医疗、南微医学等企业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实现大卖。
2024 年 5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主要目标为:到 2025 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包括综合 ICU 床位和专科 ICU 床位)达到 15 张 /10 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达到 10 张 /10 万人。到 2027 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达到 18 张 /10 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达到 12 张 /10 万人。
临床专家认为:一次性支气管镜具有在紧急情况下取用方便的明显优势。因此,《ICU 一次性软性支气管镜应用专家共识》做出推荐:在可能发生困难气道处理紧急情况的场所,如急诊、ICU、部分普通病房、基层医疗机构、院前急救车、灾难医疗救援物资,配备一定数量的一次性支气管镜。
预计一次性支气管镜市场将随着国内重症医学的建设加速扩容。
总的来看,一次性内窥镜产品能够快速突破市场,一方面是其可满足临床需求,在成像质量、图像分辨效果上与传统重复用内镜基本相同,且操作上更简单方便、难度更低。另一方面,一次性内窥镜具有采购、维护成本低,整体手术费用低,应用场景更丰富(适用于 ICU、急诊、紧急救援)等优势。
回溯过往,是为总结经验,备战未来。新的一年,国内一次性内窥镜企业将踏上新的征程。
2025 年,我们预计一次性内窥镜将重点开拓肝胆外科、消化科、骨科等科室。以肝胆外科为例,该科室常用的内窥镜是腹腔镜和胆道镜。目前,南微医学、莱恩瑟特、朗信医疗、英诺伟医疗等企业的一次性胆道镜已获批上市,且这些一次性胆道镜在有效性、安全性、性能指标方面均达到临床可用的标准,并具备高像素、高度集成化和便携性的特性。
与传统可重复使用胆道镜相比,一次性胆道镜拥有更大的工作孔道、更细的镜身,更易通过狭窄段,且易于部署、使用。
另外,卓外医疗的一次性腹腔镜产品(半抛式电子腹腔镜)已于 2024 年获批进入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有望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一次性电子腹腔镜。2025 年 1 月,福建智德的一次性电子内窥镜胸腹腔镜也成功进入第二类医疗器械优先审批。
消化科,常用的内窥镜包含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肠镜等。2024 年 12 月底,岱川医疗宣布旗下四款一次性消化内镜获批 NMPA 注册证,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新方案和新选择;瑞派医疗于 2024 年推出了一次性消化道内窥镜解决方案,包含一次性肠镜、一次性胃镜等产品。
瑞派医疗透露,2025 年,其将重点在泌尿外科、妇科、肝胆外科和消化科推广产品。
骨科,主要应用关节镜、脊柱内镜。针对该市场,新光维医疗开发出了全球首款一次性使用电子脊柱内窥镜和中国首款一次性使用电子关节内窥镜。同时,爱得科技等企业也布局了一次性关节镜市场。
对于新光维医疗来说,妇科是其 2025 年重点发力的市场。针对妇科,新光维医疗推出了完善的一次性内窥镜解决方案,包含全硬、半硬半软、全软等一次性内窥镜。骨科是其新开发的市场,后续将加大力度突破该科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动脉网"(ID:vcbeat),作者:张靖,36 氪经授权发布。
- 上一篇:招商港口成功发行2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利率1.96%
- 下一篇:没有了